English

当前经济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1999-02-05 来源:光明日报 王梦奎 我有话说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使研究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改革和发展都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研究。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研究选题不可能一律。这里我想提几个带共性的研究课题。

关于扩大内需,优化结构,促进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这是当前最紧迫的研究课题。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比人们预计的要深,持续的时间比人们预想的要长,波及的范围比人们预想的要广。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等因素的影响,国外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以往要小,1999年经济增长在更大程度上需要靠扩大内需来实现。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现正处在由温饱向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是经济迅速扩张的时期,无论是投资需求,还是消费需求,潜力都是巨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把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从投资方面看,需要研究的问题有投资结构、投资效益、资金来源、投资的短期效应、长期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多年来,我国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投资率,但由于投资结构不合理,盲目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尤其是不适应市场需求、生产能力过剩的低水平加工工业的无效扩张,使投资效益低下。这个问题中央三令五申,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症结何在?解决的办法何在?如果不再对一般加工工业投资,那么,如何不断提高加工工业水平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除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外,还有哪些投资方向是符合市场需求的?还有哪些投资领域是具有竞争力的?除国家投资外,如何鼓励和引导企业、集体及个人等社会投资?1998年扩大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扩张性财政,这是必要和可能的,但从中长期看,赤字财政的潜力究竟有多大?能延续多久?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一旦改变,又如何保证在建项目的继续,保持刺激内需扩大的力度?

从消费需求看,当前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再就业压力增加,加之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医疗制度改革相继出台,城镇居民的收入预期下降而支出预期上升,这种反差不利于消费扩张。农民收入增长放慢也影响最终需求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引导城乡居民的收支预期,如何扩大居民消费领域,如何改进消费政策以刺激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于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的研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和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咨询研究部门到理论研究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一直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不少进展。但是,应该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从理论到实践,现在都还没有完全解决,仍然是我国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究其原因,国有企业有其特殊困难,例如企业资本金不足、资产质量差,历史包袱重、社会负担多,国有经济布局分散、战线太长,在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不能适应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有企业改革是要寻求作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相融合的适当形式,是一种前无古人的体制创新或曰制度创新。这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例如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不同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只要允许发展,给以适当的政策,就发展起来了。和金融体制和财政体制的改革也不同,这些方面的改革有不少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我想强调四点:一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企业发展的规律办事;二是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不能指望用一种办法解决所有企业的问题;三是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作长期艰苦努力的思想准备;四是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决定改革措施的取舍。研究机构的任务,是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大胆探索国有企业体制创新的途径,为制定正确的政策总结实践中创造的经验,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关于农业和农村问题的研究

我国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的变化,也推动了全国的改革和发展。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二十年来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确定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方针,也为深入开展农业和农村问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里,农业和农村问题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在引言里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最困难之点,不在建立若干个大的项目,也不在建立若干个现代化的城市,而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农村经济现代化的难点,在于人多地少,很难形成规模经营,以及几亿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所遇到的困难。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道路是需要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减缓,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导致农村市场需求不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减弱。究其原因,不仅是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造成增产不增收,同农产品流通领域的积弊也有直接关系。由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减慢,乡镇企业增速回落,进城务工农民失业回流,也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亟待认真开展研究,提出切实的解决办法。当然,农村现实经济中的矛盾和问题远不止这些。比如,如何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问题;如何建设小城镇,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改革,既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又能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等等。

关于金融体制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研究

金融问题具有突发性,也最敏感。我国金融系统尚不健全,在目前世界金融体系大动荡、大调整的情况下,独善其身不容易。在国内市场形势低迷、企业效益滑坡的影响下,一些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不好,不良资产比例上升,金融风险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不但要研究金融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还要注意研究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问题,体制改革要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不但要研究金融改革的原则和目标,还要研究金融业开放的方向、时序和节奏,保证我国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把握主动。具体说,要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同时注意研究国有商业银行自身改革的问题;研究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有效支持和降低银行自身风险的问题;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探讨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存款保险制度以及银行呆坏帐和破产金融机构的处置方式问题。对于地方来说,还需要注意研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地方商业银行、信用社、信托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性金融风险,服务于稳定金融的全局。

关于对外经济政策问题的研究

国际经济环境正在发生激烈的变化。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二是国际经济中不确定的因素增加。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我国的对外开放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我国不少出口产品缺乏竞争力。出口加工业与国内工业联系松散有的甚至相互脱节,出口在不小的程度上依赖以外商投资企业为核心的加工贸易,出口商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基地相对集中在沿海地区,劳动力低廉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经受国际竞争冲击的能力很弱,实行开放存在风险。在对外开放领域,当前主要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从长远看,则要深入研究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各地情况差别很大,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例如,如何坚持以质取胜的战略,如何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如何落实鼓励出口政策,如何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和外贸方式多样化,如何扩大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出口,如何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如何吸引外商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如何加强外汇监管,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如何有步骤地开放服务贸易,等等。

关于地区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实施了沿海开放政策,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内地经济同过去相比也有明显的进步。自九十年代以来,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个问题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关系社会稳定的大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

新形势下地区问题的研究具有新的特点。实施积极的或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加强各地区经济联系,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但在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市场需求不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地区保护主义容易抬头。出口面临困难,制造业普遍相对过剩的形势,也要求各地重新审视本地的比较优势,调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机构要以全局为重,从长远着眼,深入开展地区发展政策的研究。例如,在这两年增加的财政投入中如何有效地体现国家的地区发展战略;如何在不利的出口贸易环境下积极扩大沿海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如何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积极推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进程;如何在开放条件下重新审视与地区协调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开发战略;如何使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更好地适应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和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等等。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所做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基本方针。我们要在这些基本方针指导下,进一步深入研究一些实际问题。对地区发展差距问题的认识,需要把握以下三点:一、我国是个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要承认差别;二、我们的目标是地区协调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但实现这个目标要有一个过程;三、从近期看地区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但从现在起就要为逐步缩小地区差别而积极努力。

关于“十五”计划基本思路的研究

“十五”计划的研究与制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尽早对一些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把握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脉络,提出符合当前实际、利于长远发展的思路。首先要研究我国“十五”期间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包括研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研究亚洲金融危机和欧元启动对世界经济秩序和经济格局的深远影响,研究我国加入WTO可能带来的外部冲击及相应对策,确定新形势下的对外开放战略。其次,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增长潜力,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研究全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目标。再次,就“十五”期间若干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城市化问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人口和就业问题,科教兴国问题,环境和生态平衡问题,等等。第四,研究“十五”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路,争取在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和完善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上,取得明显的进展。“十五”计划从2001年开始。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可能是跨年度的,包括今年和明年,甚至延续到后年,直至国家编制出“十五”计划。

以上七个方面,虽然涉及的问题很多,还不可能包罗所有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只是提出问题,希望大家共同努力,通过深入研究得出正确的答案,为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